(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)香港中聯辦主任駱惠寧一行昨日(9月30日)下午探訪了渡船街籠屋,還聽取了籠屋住戶陸姑娘的生活情況,並表示體恤她的生活問題。其後,他落樓正準備離開之際路經樓下商舖時,順道探訪渡船街商戶,聽取他們在新冠疫情下的苦況。有店主坦言,他們均盼望早日全面通關令巿民生活回復正常,惟由於駱惠寧突然到訪,令他們過於驚喜而沒有當面向他反映這個正常通關的願望,「做夢也沒想到駱主任(駱惠寧)會突然到基層地方聆聽我們的生活,故他到訪時,我腦袋一片空白,沒有說話,現在回想起感到十分後悔。」
● 陸姑娘(左)與岑志立(右)在籠屋居住了5年,他們都對駱惠寧主任的探訪倍感親切。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
● 陸姑娘居住的房間環境窘迫,設有上下鋪四個床位。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
從內地移居香港滿7年的「籠民」陸姑娘,剛獲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。由於她在安老院舍工作的入息超過申請公屋的限額,故無法申請公屋單位。
陸姑娘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說,在旺角渡船街順興大廈的籠屋單位已居住約5年,其床位月租2,200多元,相比於租金屢見新高的劏房,已算便宜和穩定,「雖然未有加租,但就加了冷氣費,現時冷氣費每月要180元。」租金雖便宜,但其居住面積則細小得多,她居住的睡房分上下格共有四個床位,她居於其中一個下鋪,上床後關上趟門便是其小天地,內裏放滿衣物和其他雜物。
陸姑娘曾是公屋住戶,早年從內地移居香港與港人丈夫團聚,曾在公屋居住,惟其後與丈夫離異,但她當時不清楚香港的公屋政策,沒有向房屋署申請分戶,離婚後搬離公屋單位,便一直在劏房、籠屋搬來搬去,「由於在安老院工作的薪酬剛超過申請公屋的入息限額,因此也不能夠申請公屋單位,只有在這裏居住。」
盼提供過渡房屋改善生活
駱惠寧昨日下午探訪了「籠民」岑志立,還聽取了陸姑娘的生活情況,並表示體恤她的生活問題。陸姑娘表示,其母親等親人在家鄉,她現時在香港無依無靠,要自力更生,雖然未能申請公屋,但亦希望特區政府能為她這類住戶提供過渡性房屋單位,令他們可以用較便宜的租金暫時入住合適單位,以改善生活環境。
陪同駱惠寧探訪的油尖旺區議員許德亮則表示,有不少新來港人士也像陸姑娘一樣,因為不知道房屋署有分戶政策,一旦與丈夫離婚亦不懂提出分戶要求,結果要入住籠屋這類單位,被迫面對惡劣的居住環境。
由於該籠屋單位其他住戶昨午因為已外出工作,與駱惠寧主任緣慳一面,但駱主任準備多份禮物袋送贈給每名住客,每袋內有曲奇餅、梳打餅乾、米餅、巧克力、罐頭、牛奶等,以表達對住戶的關懷和心意。
東主惜未提正常通關心願
駱惠寧在離開籠屋單位、路經樓下商舖時特地了解當區商戶的苦況。出售香煙和雜貨的東主楊女士坦言,今次探訪突如其來是她始料未及的,「我腦袋當時一片空白,唔知說什麼好,現在回想起十分後悔無當面向駱主任反映對恢復(正常)通關的訴求。」
她說,疫下的內地旅客歸零,加上「控關」令貨品的運費增加逾兩成,每月盈利由幾萬元跌至萬多元,「幸好我們是家族生意,不用聘請員工,否則已入不敷出。」她由衷期望早日恢復正常通關令巿民生活回復正常。
楊女士指出,區內有兩間酒店,疫情前尤其是10月國慶期間總是住滿內地遊客,經常會到其店舖購買香煙及樽裝飲品,每月單單是遊客生意額已約兩萬元:「酒店現在也生意慘淡,我們自然也受到牽連,現在只有做街坊生意,每日生意額最多也是一兩千元。」楊女士續說,「控關」同時導致貨品運費增加逾兩成:「旺角一帶也是基層家庭,尤其是長者,我們難以將成本轉嫁到他們身上,故盈利愈來愈低,由每月幾萬元跌至萬餘元。」
楊女士的女兒林小姐補充,「控關」令他們一家留下遺憾,其爺爺去年在內地身故,因至今仍未全面通關而無法奔喪。她和楊女士均盼望早日恢復正常通關令巿民生活回復正常。駱惠寧是次到訪,本應是陳情的大好機會,惜她當時忘了當面向他反映這個通關願望:「做夢也沒想到駱主任(駱惠寧)會突然到基層地方聆聽我們的生活,故他到訪時,我腦袋一片空白,沒有說話,現在回想起感到十分後悔。」
另一售賣茶葉及雜貨店舖的東主則指,恢復正常通關對其生意有幫助,他指出現時少了遊客光顧,扣除萬餘元舖租及其他開支,每月盈利只有萬餘元,較疫情前少近兩成。
Comments